济南
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市民政局陆续对外公布了200个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并将这200个传统地名的沿革、来历、历史典故等汇编成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印制了首部《济南市传统地名保护图册》。那么,你对每天行走的街道、小巷到底了解多少呢?赶快记住讲给家人听。
峨嵋山位于槐荫区兴福街道担山屯南,与小金村、孟王村相邻。长约386米,面积1.5平方千米,海拔68.67米。
峨嵋山原名靡笄山,该名最早见载于《左传》。春秋时名靡笄山,即《左传》成公二年“鞌之战”所记载的“靡笄”:“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史记》载:平公元年(前557),“伐齐,齐灵公与战靡下”。《集解》:“徐广曰:‘靡,一作历。’”《金史》写作“劘笄山”,后俗称旦山。清康熙年间,山东提督柯永蓁捐建三大士祠,并将旦山易名为峨嵋山。清道光《长清县志》记载:“峨嵋山在县治东北四十余里,提督柯公捐廉建三大士祠,易名峨嵋山,二月十九日立会于此。”此后一直名峨嵋山,沿用至今。
峨嵋山景色优美,据道光《长清县志》载,其山有内四景,外八景。峨嵋山庙会始自清康熙年间,旧时每年观音诞前后举行庙会,届时商贾云集,历时月余,热闹非凡。峨嵋山三大士祠一名大悲寺,建于康熙年间,同治年间又在山南建二仙祠,光绪年间又于山顶建有文昌阁,1922年在此设立高等小学校。今峨嵋山上保留有清代古建筑群,东西宽65.5米,南北长70米,占地面积约4585平方米,分上、下两院,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