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岁末。
“同往常一样,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去了很多地方——从多彩贵州到闽山闽水,从八桂大地到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从青藏高原到美丽的高岭,从黄土高原到黄河尾闾……都留下了他繁忙的身影。
这一年,他看望了很多人——
“我很牵挂你们。”
“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
“等这一批小家伙长大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又不一样了。”
…………
这一年,他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昂首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大路上。
北京2022年冬奥三赛区,跨北京、河北两地。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的首次地方考察,都与“冬奥”有关。
两天时间里,总书记先后来到首都体育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京张高铁太子城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等地。他欣慰地说:“我这次来考察,是以表扬为主。大家都在为举办一届冬奥盛会而努力,运动员在刻苦训练,广大建设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大家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令人感奋。”
提前一年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所有场馆建设;两年多时间里很多冰雪项目实现从无到有,有的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妥善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办赛精彩、参赛出彩”,他们诠释出奋斗者最好的姿态。
对“奋力拼搏”的点赞,不止在冬奥赛场。
这一年,在贵州,化屋村里看苗绣,总书记称赞道,“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听到蜡染师彭艺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创业,总书记赞许道,“很好!你也是不忘初心啊!”
在福建、在广西,总书记点赞“科特派”把贡献写在了大地上。
看到有“工业思维”的广西柳州人,把一碗螺蛳粉做成了大产业,总书记赞叹道:“真是令人惊奇!”
在青海西宁,总书记勉励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4月25日,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的3层小楼客厅里,聊起家常。王德利家农忙时种植葡萄,农闲时去工地打工,去年全家的收入就有14万元之多。总书记夸赞说,“很好,一家稳稳当当的。”
西藏嘎拉村村民达瓦坚参、河北大贵口村村民霍金、陕西高西沟村地头偶遇的老乡……这一年,总书记所到的每一处,所见的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了好日子。
“我到地方考察,总要到农村、城市社区,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
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西宁市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
在这里,有“爱老幸福食堂”,每天有40多位老人用餐,他们中有不少是独居老人;有“四点半课堂”,放学的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写作业、做手工;舞蹈室歌声悠扬,书画室翰墨飘香……
“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就应该是这样。”总书记由衷感叹道。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走进社区,一次次阐释高品质生活的要义——在贵州贵阳市金元社区,总书记强调,要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在河北承德市滨河社区,总书记称赞道,“你们在探索做好老有所养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怎么老有所为的问题”;在山东东营市杨庙社区,总书记同乡亲们说,“看到你们安居乐业,我感到很欣慰。”
深秋的渤海之滨,杨庙社区广场上,掌声欢呼声响起,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望着大家,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看有哪些事要办好、哪些事必须加快步伐办好。”
拉萨八廓街,已有1300多年历史,成为西藏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缩影。
“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7月22日,阔别23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这里。
其乐融融的各族人民,在八廓街、在拉萨、在西藏、在中华大地上,相亲相爱,就像总书记经常提到的那个比喻:“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
此行的一个多月前,在青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刚察县沙柳河镇的一个藏族牧业村——果洛藏贡麻村。
“牧民生活好,全靠党的政策好,衷心感谢党、衷心感谢总书记。”牧民索南才让用朴实的话语,向总书记道出了真挚的心声。
“长征的时候,红军路过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和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留下了很多美丽的故事。”总书记说,“现在,我们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到哪都要问一声乡亲们:还想过什么样的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
听说总书记的到来,索南才让家门口的道路两旁,早已围满了村民。大家纷纷捧出洁白的哈达,热烈地鼓掌,高声向总书记问好。
面对热情的乡亲们,总书记十分感动:“看到你们感到很高兴、很亲切,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姐妹。看到你们村子变化很大,大家过得很幸福,我们很欣慰,能感受到大家对党和政府的深情厚谊。”
一路走来,贵州化屋村乡亲们唱起苗家留客歌,广西民族博物馆外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青海西宁文亭巷社区61岁的卓玛才仁用藏语引吭高歌《北京的金山上》……大家唱着、跳着,镜头里记录下许多人见到总书记时激动流泪的脸庞。
总书记再次讲到了“石榴籽”这个比喻——
“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分子。”
8月的河北承德,天高云淡。
“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我们农村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乡村振兴。不仅城镇要好,乡村也要好,乡村城镇一样好。我们不能满足,还要再接再厉。”在大贵口村,习近平总书记向当地乡亲袒露心声。
这一年,在2月的贵州,总书记说,“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在3月的福建,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为你们提供了机遇,你们也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作出了贡献。可谓是应运而生、相向而行,希望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在4月的广西,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
“现在从整个国家来讲,实现了全面小康,接下来要走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的道路。”在广西毛竹山村,总书记对身边的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知识的一代人,用科学知识托起乡村振兴,托起我们现代化的中国。我们老中青三代人,齐心努力奔向现代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一处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重温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讲述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福建之行,总书记指出,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广西之行,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青海之行,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西藏之行,总书记要求,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
9月的陕北高原,秋风习习。在绥德县郝家桥村和乡亲们告别时,总书记回顾此次红色之行,语重心长:
“到这里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很多体会,可以说满载而归。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建党100年,中华民族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要继续把这条路走好。”
初心如磐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