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南市民政局认真落实省民政厅关于深入践行“六个必须坚持”、倾力打造“六个民政”的工作要求,推动全市上下以过硬品牌树立社会救助良好形象,构建了以“泉心共助”市级品牌为引领,以历下区“历即救”、市中区“始终有爱·惠救助”、槐荫区“暖阳满槐”、章丘区“暖心工程”、莱芜区“莱无忧”、钢城区“钢暖心”、平阴县“平易救助”、商河县“河(呵)护你”、高新区“益新共助”、起步区“润土厚植”等10个区县品牌为支撑的社会救助品牌矩阵,营造出“泉(全)心共助”的良好风潮,以高质量品牌建设推动引领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发挥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以省级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和省级优秀社会救助品牌评选推介为契机,为推动全省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示范样板。
“泉心共助”
品牌简介:近年来,济南市民政局坚持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以加强主动发现、完善动态监测、健全综合救助为重点,点线面三维度创新打造“泉心共助”品牌,让困难群众救助更及时、更精准、更有温度。
一是加强主动发现 ,建强困难群众受益点。健全主动发现网络。完善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覆盖城乡、上下衔接、政社联动的主动发现网络。线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切实发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作用,开展部门间数据分析比对。线下积极发挥“铁脚板”作用,加强与信访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截至目前,今年全市主动发现困难群众9931人。二是完善动态监测,延伸社会救助精准线 。聚焦重点对象群体。密切关注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遇困情况,重点关注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变化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做好救助帮扶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建立分类处置机制,根据困难类型和救助需求,重点监测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低收入人口生活情况,及时启动区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三是健全综合救助,扩大受助群体覆盖面。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加快推进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按照困难群众需求不同,链接对应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援助资源。丰富完善慈善转介救助。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帮扶衔接机制,建设救助帮扶项目库,为慈善组织、爱心企业与困难群众提供慈善资源供需信息对接服务,切实拓宽打通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历即救
品牌简介:历下区以济南市“泉心共助”救助品牌为引领,以聚焦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推出“历即救”社会救助服务品牌,依托“网”字、突出“实”字、注重“新”字,“三字方针”构建“社会力量+救助”全员救助模式。
一是“网”字联动,健全全员参与主动发现队伍,社会救助工作站、网格专员网、社会组织网、志愿服务队“多网合一”整合形成一个多元化、专业化、全员制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网络;二是“实”字为要,深化“物质+服务+精神”救助模式,开展“清泉润心”、“舒心氧吧”等多个情感陪护志愿服务,开通24小时“心理”疏导热线,形成多维救助体系;三是“新”字引领,创新数字赋能,强化政社校企多线联动,打造“资金救助+公益服务+企业爱心产品”的人性化救助模式,全力加快“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的转变。
始终有爱·惠救助
品牌简介:市中区按照城乡一体、均等覆盖的原则,多元整合,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 “五个一”为骨干支撑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打造 “始终有爱·惠救助”社会救助品牌。
一是“一部热线”,搭起群众沟通桥梁:市中区民政局依托信息化服务平台设立了24小时社会救助热线88812349。由专门工作人员全天候负责接听群众拨打的热线,负责对群众来电内容进行记录、报告、转办、事后回访。二是“一条通道”,畅通群众办事渠道:为17街道和205个社区(村)的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每人配备了智能终端,建立三级社会救助工作微信群,随时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确保工作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三是“一支队伍”,建立为民服务专业队:市中区民政局在每个村居设立一名社会救助协理员的基础上,建立 “暖心管家”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四是“一个平台”,打造为民办事新模式:区民政局推进“互联网+服务”改革创新型,打造数字化社会救助新模式——“市中数字民政”平台。五是“一个项目”,丰盈为民服务新内容:推动社会救助由固有物质救助模式到“物质+服务+精神”,针对困难群众物质、服务、精神各个层面的新需求,开展困难群众“定制化”服务。
暖阳满槐
品牌简介:槐荫区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在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标准一体化基础上,实施“四个精准”救助工程,着力打造“暖阳满槐”社会救助品牌,让救助更精准、服务更高效。
一是政策实施“满槐”,“精准识别”救助范围,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口纳入兜底保障;二是分层分类“满槐”,“精准施策”保障对象,确保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三是需求响应“满槐”,“精准服务”困难群众,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四是监督管理“满槐”,“精准管理”经办流程,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救助业务水平。让识别更有精度、救助更有力度、帮扶更有温度、管理更有尺度,全力推动槐荫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暖心工程
品牌简介:章丘区围绕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本着“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开展社会救助“暖心工程”,主动发现,将民政政策落实到位,让困难群众享受到党和政府温暖。
一是主动服务,对症施策求实效。广泛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常规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专门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服务过程与完善手续相结合。二是深化提升,不断丰富“暖心工程”内涵外延。调查对象延伸,由过去以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为主体,延伸到非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实现全区困难群众全覆盖;涉及政策延伸,实现民政惠民政策全覆盖;调查主体延伸,由前期以民政系统、社工站为调查主体,延伸到镇街全体工作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三是形成制度,长效机制利长远。出台文件,紧抓督查,保持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自2021年3月“暖心工程”实施以来,已帮助1370名可能享受某种待遇而未提出申请困难群众办理了相关待遇。
莱无忧
品牌简介:“莱无忧”取谐音“LOVE YOU”,要求全体民政人常怀大爱,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习总书记强调“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做‘菩萨’事业就得怀着菩萨之心,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莱无忧”从思想和行动上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来,体现出大爱之心、爱民之心。
一是提高“扩充进莱”效率。依托社区网格员、民政协理员、志愿者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站,提高“纳入进莱”效率。落实好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策,做好低保边缘人口认定。二是保证社会救助“管理起莱”。在全区开展低保、特困复核专项行动,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三是保证在保人员“无忧无虑”。扎实推进无忧社会化服务工作,使全区在保人员享受到物质保障、生活帮扶、教育辅导、心里慰藉、自我造血等社会化服务,促进“物质+服务”双重救助质效提升。
钢暖心
品牌简介:钢城区聚焦困难群体“急难愁盼”、构建救助帮扶“三大机制”,打造“钢暖心”社会救助品牌。
一是构建“线上数据+线下走访”主动发现机制。线上,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预警,做好跟踪联系服务。线下,开展“万人大走访”,构建阶梯式救助服务体系,实施个案管理,形成服务闭环。二是构建“单项救助+综合救助”一站式办理机制。在街道组建“一站式”综合救助服务大厅,融合多部门救助政策和资源,采用“一窗登记、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模式,实现社会救助“一窗通办”。三是构建“物质+服务”全科照料机制。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健康、精神慰藉、代办服务、咨询服务六大类服务项目,在全区所有村居都建成幸福食堂,为困难群众一天送饭两次、一周打扫一次卫生、一月清洗一次大件衣物、一季度进行一次健康查体、每逢节日组织一次娱乐活动,实现困难群众兜底照料、全科服务。
平易救助
品牌简介:近年来,平阴县立足本身,积极落实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居所安全管理和委托照料服务,探索并逐步建立了以工作人员上门巡访为主,兼顾电话问候等方式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定期探视巡访服务工作模式,动态掌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和基本生活保障情况,从根本上提升了特困人员供养水平,特困人员享到了受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城乡特困人员1456人,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连续多年保持在61%以上。为进一步提升对特困人员的管理水平,我们以平“易”救助品牌为基础,创新推出“敬老院入院试住制”、“恶劣天气免费居住制”及“先诊疗后付费”等新型工作模式,实现特困人员“医居”无忧。
通过推出创新管理模式,我县进一步践行了爱老、敬老的民政工作理念,健全了特困人员管理工作体系,增强了敬老院在老年人、分散供养群体中的公信力,体现了政府兜底作用,让越来越多的特困人员更加相信政府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更多特困人员安享专业的管理服务,真正让“老有所养”成为保障。
河(呵)护你
品牌简介:商河县从“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入手擦亮民政品牌,探索“救助+N”新模式,开展主动、精准、高效、温暖救助服务。品牌亮点工作先后被人民网、中国网、大众日报、鲁网、爱济南、新黄河及天下泉城等7家中央及省市主流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一是围绕“问、测、敲、听”四个维度,做到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2022年以来入户走访困难群众4680户、6832人,纳入各类保障721人次。二是依托“山东数字民政系统”以及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识别困难群众,主动匹配政策、按需救助,对全县分散供养照顾护理情况进行核查摸底。三是探索建立“救助+社会组织帮扶”“救助+社工志愿服务”“救助+电商技能培训”新模式,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层次救助发展新格局,让救助衔接无缝隙、保障无盲区、服务有温度,不仅“输血”,更能“造血”,形成完整救助链条,提升社会救助效能。
益新共助
品牌简介:济南高新区始终秉承“守底线、保基本、惠民生、促发展”的理念,完善托底线、救急难的社会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创建了“益新共助”社会救助品牌,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益新共助”中的“益新”同音“一心”,指志愿者、社会组织、村(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公益资源万众一心,多维度提升的救助服务;“共”体现“大救助”理念,部门协同,信息共享,形成共同救助保障网;“助”包括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临时救助、服务类救助、慈善救助等,发挥“三主动”机制作用,深挖“物质+服务”多维度救助模式。
一座城市散发的温度,困难群众最有感受。社会救助工作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充当着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通过“益新共助”救助服务品牌,让救助更有力度、识别更有精度、帮扶更有温度。济南高新区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困难群众烦心事,高标准推进“活力高新 品质民生”建设,让社会救助的“光”照耀高新每一个角落。
润土厚植
品牌简介:起步区“润土厚植”社会救助服务品牌以“熠煜温情助人、耕耘乡音民情”为服务主题,旨在达成“深耕乡村内在优势,厚植民政服务润土”的服务目标。致力于建构区县一街道一村居一社工站的联动服务机制,搭建四大平台,整合社会各类支持资源,助力困难群体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一是实施“稼禾计划”,评估服务需求。对困境人群精准分类建档入册,建立需求库,引导优势资源以及社会力量介入,推动救助服务靶向输出。二是搭建“麦浪平台”,社情民意传递通达。搭建村民协商议事平台、政策宣传解读平台,采用“议案+跟进’方式精准施策,拓宽村民社情民意传达渠道,依托新媒体宣传等,提升村民对福利政策的理解程度。三是共筑“岁稔平台”,赋能乡村人才,孵化乡村服务组织。引进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形成社工站、网格员、志愿者工作合力,分类实施困难人群“格桑花赋能计划”、困境儿童“幼芽成长计划”、空巢老人服务、“桑榆爱暖计划”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四是突出“熠耀营造”,沉淀乡村历史文化,盘活公共空间资源。融合文化保育功能,开创城乡低保家庭儿童4点半课堂,构建合态和居的生态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