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如何改?具有参考意义!

重庆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如何改

此前,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完善机构职能体系,完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1月9日,重庆市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再次强调,同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精简规范和优化调整议事协调机构,构建从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

目前,重庆市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虽然方案暂未公布,但从中央及各地改革实践来看,本轮事业单位改革或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配合机构改革,同步划转涉改部门下属事业单位。

中央层面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各项任务基本完成,机构改革涉及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调整划转基本到位。随着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社会工作部等机构成立,以及重组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优化农业农村部职责等机构改革的实施,不少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相信重庆机构改革涉及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也会同步划转、更名、整合。

二是事企分开,后勤服务社会化,让市场的归市场,实现事业单位“瘦身”。

从中央和各地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来看,撤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如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一般性评审认证、评估鉴定、咨询服务、文印机构等事业单位,都将逐步撤销或转企改制,事业编制将出一收一,余编收回。而各类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也将逐步撤销,走向市场、融入社会。有的地方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被整合为后勤集团,成为国企;有的地方则直接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替代。市场化是此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最重要方向。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中,重庆一些行政机关所属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和各类培训中心,或将成为改革重点。

三是推动职能相近、“小散弱”事业单位整合,助力事业单位“健身”。

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靶向发力推进“小散弱”事业单位整合和职能相近事业单位整合,也是新一轮改革的重点。部分事业单位只有三五个编制,虽然职责很重要,但却因“小马拉大车”,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还有一些职能相近或交叉的事业单位重复分散设置于不同主管部门,导致人财物力重复投入。如检验检测认证等事业单位,精简合并后,将发挥聚合优势,产生更大作用。

四是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统筹加强重点领域工作。

优化布局结构,精简综合保障人员编制,是为了进一步盘活编制资源,统筹用于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要工作和基层一线工作力量。当前,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已启动建设。作为数字重庆建设最大特色和亮点之一,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要实现一体部署、三级贯通的实体化运行,必须要倾斜足够的编制资源。

此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也是本轮机构改革的重点。今年1月1日起,重庆市乡镇(街道)将全面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此前,已有一些乡镇(街道)设有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属于事业单位法人性质。随着今年“法定执法、赋权执法、委托执法”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全面展开,全市各地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将陆续完成组建。相应的编制资源也会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向乡镇(街道)倾斜。

事业单位改革后,涉改单位的人员编制怎么办?

对此,中央有明确要求,即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涉及隶属关系调整和事业单位整合的,将会人随事走、编随事定;而涉及机构裁撤的,将会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通过余编收回、出一收一,逐渐实现编制回收。

为什么要推进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

整体来看,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为了优化布局结构,盘活编制资源,强化公益属性,激发生机活力。因此,重庆推进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既要符合中央要求,也要体现重庆特色,既要回应群众期盼,也要适应未来发展。

向改革要编制。

中央明确要求对编制“严控总量”。当前,重庆部分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同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新任务、新要求还不完全适配。在严控总量的前提下,要因地、因事制宜,解决好编制矛盾,就必须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向改革要编制,通过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精简编制并合理调配、统筹利用,实现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集约利用,更好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需要。

向市场要效率。

目前,有些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属于市场服务范畴,能够被市场化替代,甚至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还有些事业单位,能向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其公益性、服务性属性不断弱化。这些事业单位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厘清定位,或逐步撤销、转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或转企改制、走向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向协同要服务。

有些事业单位规模过小,业务能力受限;有些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较少,而其中从事业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少,严重影响了公益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些事业单位任务量匮乏,成为存在感较低的“小透明”……通过机构重组、职能重塑、编制重配,靶向发力推进“小散弱”事业单位整合,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聚焦主业、回归本位、提能增效、释放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改革如何向纵深挺进?

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难以一蹴而就,其中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不小。如何先“立”,考验政治智慧;如何后“破”,更考验政治胆识。

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

事业单位改革并非越简越好。对于承担重要职责使命,或较高频次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就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能力建设,使其发挥更大作用。而对于那些“虚胖”或赘余的组织,就该大刀阔斧进行“抽脂”或切除。

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导向、效果导向,既要对比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间的效率、成本,也要分析公共服务需求的频次、效果,更要评估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能被市场替代的,要坚决淘汰;能够精简合并的,要提质增效。事有制定、业与编配,事业单位才能良性健康发展。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处于政府和市场之间,要聚焦于公益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发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作用。无论是受权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二政府”,还是市场服务强于公共服务的“类企业”,都必须要“选边站”。改革没有回头路,对于这类事业单位改革,不论现实需要有多强烈,不论改革阻力有多巨大,都必须一往无前改下去。

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十分明确,该政事分开的,就必须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逐步回归行政机关;该事企分开的,能交给市场的,就要逐步转企改制,让其走向市场。当下,仍有大量的事业单位需要找准定位,改革前行,即便本轮事业单位改革没有涉及到,也是有序改革“讲先后”的需要。

事业单位改革的一大趋势,就是树立鲜明基层导向。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是“铁板钉钉”的事。能否“减上补下”,处理好上级与下级之间争编的问题,事关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成败与否。当然,不仅是编制,其他资源也应逐步向基层倾斜,“上下不再一般粗”将是新常态。

与此同时,不少领导干部也会在事业单位精简合并、编制下沉的过程中,面临个人的进退留转。领导多了,位置少了,肯定有“上”有“下”。相关领导干部是否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是否服从改革发展的需要,能否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调整,关乎改革效率。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推动事业单位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但只要走在路上,就一定能抵达目的地。

来源:重庆瞭望

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重在普及知识,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转载请保留出处!

亲们,如果喜欢本站,请在PC端点击 [支持宏猫网],不花一分钱即可捐赠支持到我们,谢谢!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宏猫大哥宏猫大哥网站CEO
上一篇 2024年2月3日 上午9:41
下一篇 2024年2月4日 上午8: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建站、广告、合作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676702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赞助联系(微信扫一扫)

20221115151338222

因为合作散伙,没空维护,现出售网站,价格便宜,需要的请联系!